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強烈的使命擔當和頑強的意志品質,直面黨內存在的不正之風,從制定和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破題,堅持嚴字當頭、刀刃向內,持之以恒正風肅紀,以優良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,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,厚植了黨的執政根基。在糾“四風”贏得廣泛贊譽的同時,也出現了一些雜音噪音和錯誤論調。比如,有些人說,“糾‘四風’束縛了干部手腳,弄得有些人意志消沉甚至不作為”。這種說法完全錯誤,是站不住腳的。
在黨中央出臺中央八項規定、嚴糾“四風”之前,黨員干部不擔當不作為問題就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不同程度存在,只是因為黨的十八大以來腐敗問題得到明顯遏制,不擔當不作為問題進一步凸顯出來。當前,黨員干部不擔當不作為主要是能力不足“不能為”、動力不足“不想為”和擔當不足“不敢為”,這些情況都不是糾“四風”導致的。有的人因為過去管得不嚴,對現在嚴管不適應,覺得當官沒有原來那么舒服自在,工作動力減弱、激情下降、不愿負責;有的人對法治環境下、紀律約束下有效開展工作,不僅思想認識不夠,而且能力準備不足,不知如何為;還有一些人為官從政的動機就不純,嚴管后難以撈到個人好處了,就故意混淆視聽,鼓吹管理放松一點。把黨員干部不擔當不作為與糾“四風”聯系起來,不過是為之找借口、找理由。說不擔當不作為是因為糾“四風”管緊管嚴了,就如同說學生不好好學習是因為老師管緊管嚴了一樣,這個理由是不成立的。
如果說糾“四風”導致干部不擔當不作為,照此反推,豈不是對“四風”問題不管不治就能促進干部擔當作為了?顯然,這是極其荒謬的。如果享樂主義、奢靡之風盛行,黨員干部都流連于吃吃喝喝、迎來送往之中,哪里還有干事創業的精氣神。如果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大行其道,都在搞以會議落實會議、以文件落實文件那一套,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怎么落實得下去。如果推動工作都要靠闖紅線、越底線,想怎么干就怎么干,甚至違紀違法地干,能干出讓群眾滿意的好成績嗎?擔當作為,是依法依規的作為,不是越法越規的亂為,更不是為了謀取個人私利的妄為。亂為妄為是嚴肅治理的對象,恰恰不能讓其為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全省各地各部門狠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,馳而不息糾治“四風”,全省黨員干部持續轉作風樹新風,特別是在戰疫戰貧戰洪的大戰大考中有力彰顯了擔當與作為。廣大干部群眾從正風肅紀中感受到了切切實實的變化,對糾治“四風”的成效也給予了充分肯定。2020年省統計局開展的民意調查數據顯示,94.51%的群眾對全省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效表示很有效或比較有效,比2013年提高了25.18個百分點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干事擔事,是干部的職責所在,也是價值所在。黨員干部應當堅守“作為是本分、不作為是失職”理念,勇于擔當、善于作為,以“拼”“搶”“實”的狀態和作風抓工作、干事業,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留下為推動湖北高質量發展而奮斗的足跡。紀檢監察機關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、政治領悟力、政治執行力,以釘釘子精神持續糾治“四風”,讓擔當作為在荊楚大地蔚然成風,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提供堅強的紀律作風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