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QQ名叫草根,空間名叫草根的夢,見人也稱自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草根,在創業的路上,一直頑強生長。他就是來自湖北大學藝術學院的劉九林。
劉九林感覺有很多創業辛酸的故事要找人分享,但是想了幾分鐘之后,他又尷尬地表示,最近有點健忘,很多事情的細節已經無法回憶起來,而這一年,他才23歲,卻已是他創業的第五個年頭。
現在,這個草根已經擁有了一個七人團隊,創立了武漢世紀聚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,主營營銷型網站策劃和建設,網絡營銷咨詢和培訓,為傳統行業的企業建電子商務平臺,并后續經營維護,他自稱是創立N個小天貓。
念熟大學生意經,4年賺30萬
劉九林是湖北大學藝術學院的應屆畢業生,國畫專業,多了一份90后沒有的成熟穩重。他自嘲,外在的成熟是由于自己五年的創業經歷磨練。大學四年里,他兼職壁畫制作、開店賣電腦、為高校代理招生、賣教學用品,也為院里做過院服,只要是學生打工的事情,我都干過。劉九林笑稱,在大學生創業的36行里,他已經踩了10多行了。
然而劉九林覺得,純粹為了掙錢而到處打醬油,不是長久之計。直到2011年,劉九林從學校找到了商機。他發現湖北大學學生有很強的寫作能力,認為可以挖掘書目用于出版,那時候,正好該校國際教育學院有一位09級傳媒專業八零末才情作家,擅長故事和青春類小說,兩人一拍即合,創立了武漢新融文化公司,這是他第一次注冊公司開始真正的創業。
劉九林負責公司整體運營和印刷,合伙人負責內容制作,那時候學校經常會有新青年小說大賽,許多參賽作品內容不錯,但由于沒有得獎,常常被閑置。這都是人家辛辛苦苦寫出來的,肯定也很不容易。劉九林認為,可以借著印刷書籍,一方面為更多的學生提供服務,一方面也能使自己受益。
公司定位是印刷該校學生作品,同時,聘請學生編寫市場暢銷書目,如親子書目、營銷策略等,我們的程序是先由我們工作人員編好框架,再聘請本校或武大的研究生編寫,再拿內容運到外省印刷,從中賺取差價。
為了推廣新書,劉九林還在本校舉辦多場簽售會,引來本校學生的熱捧,那時候,就不僅僅是賺錢的收獲了。靠著自己的營銷頭腦,第一年,他就純賺五萬元。而最終憑借這大大小小的創業,4年下來他賺了30多萬。
凈身出戶再創業,做電商代理
文化公司經營一年后,劉九林另外的兩個合伙人因為利益分配不均,內部出現嚴重分歧,因為是初次創業,當時公司賬目還不夠明晰,可能就會在利益分配上有看法。劉九林也為公司深陷兩人的爭斗中而糾結,最后他選擇了凈身出戶。
有了前一次的經驗,第二次創業,他選擇了自己熟悉的電子商務領域。但是,自己畢竟是學國畫專業,即使有一段時間的淘寶店經營經驗,劉九林認為,還是需要有網絡技術經驗的團隊,為此他專門找到了一位閉關三年學軟件的80后,可能一般的能人在某方面都會比較固執,劉九林說,好不容易尋到的合適的合伙人卻想在畢業后專心學習軟件,一直對他不予理睬。
他是團隊的核心技術人員,如果他來不了,公司不好運轉。劉九林展開了持久戰,三天兩頭去勸說,最后終于讓其出山。
靠著三顧茅廬的套路,劉九林陸續請到了7位核心創業團隊,開始了自己的電商代理路。
小天貓團體搭平臺,獲30萬訂單
今年三月,劉九林用自己賺的加上向親友借的共100萬,注冊成立了武漢世紀聚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,企業的操作模式:先與所服務的公司對接,制作電子商務網頁,并在大型平臺上發布推廣,后期的產品供應和運輸則由傳統公司自己負責。
一般的公司美工一個月工資5000塊,運營一個月8000塊,加上客服4000塊,一年下來僅人力成本就要17萬。劉九林算了筆帳,傳統企業要想靠自身擠進電商,需要較大一筆經營費用,對于企業而言,還會更分散主力,如果有自己這樣的企業能提供技術和團隊服務,市場前景將會很廣闊。
劉九林分析,目前市場上只有給企業制作電商網頁的行業,真正全程運營下來的企業很少,而傳統中小型公司因為并沒有專業人員懂電商,在后期運營上會特別吃力,如果有企業能將設計、培訓、運營合并在一起,為這類企業做代理,企業將會非常歡迎的。
做電商的人都想搭建類似天貓的平臺,但是因為這類平臺資金占用量大,并不適合初創業,現在的這種模式,很適合資金少的企業。劉九林介紹,在掃街找客戶時,自己就意外得到了兩份訂單,一份是汽車飾品訂單,一份是電子產品訂單,而目前,還有一筆正在洽談的家具訂單,僅前兩份訂單,全程運營下來就有30萬的款項進賬。

詳情請看:http://www.changjiangtimes.com/2013/10/45978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