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年前用鉛筆寫下26萬字手稿,作為給研究生上課的內部教材,正式出版后受到歡迎。如今,這部傳統學術著作也被韓國相中,希望用來幫助翻譯該國古代文獻。10日,在湖北大學文學院舉行的學術座談會上,年近八旬的汪耀楠教授笑言:韓文版《注釋學概論》是給我的晚年禮物。
汪耀楠教授于1985年所著的《注釋學綱要》,1991年初版、1997年再版、2010年第三版。自2001年始,個別章節被譯成韓文。2008年,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對該書作了數字化處理。去年下半年,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研究院將全書譯成韓文,由韓國翻譯研究院出版,更名為《注釋學概論》,共兩卷、1000余頁。
韓國出版方2013年春便開始與汪耀楠聯系,認為書中的相關理論對韓國古代文獻的整理和研究很有用處。對此,湖大文學院黨委書記、古籍研究所所長郭康松教授介紹,韓國近年來一直倡導傳統文化,但是韓國歷史文獻是用漢字記載的,今天的韓國人很多已經看不懂了,所以需要大規模整理韓國古代文獻。而注釋學本是面向中國古代文獻整理的一門學問。
媒體報道鏈接:http://hbrb.cnhubei.com/HTML/hbrb/20150112/hbrb2523536.html